如何一眼看透一个人的价值观?
他向着谁说话,他就是什么价值观——崇拜、喜欢、模仿谁,受谁的的影响,向着谁说话,有什么逻辑说话。
你崇拜谁你就会模仿谁,你模仿谁,说明你认为谁是对的,你就会怎么去做,你就会复制谁的命运。能力可能不够复制得不够好。但基本上,整个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会体现出来。
人的大脑百分之七八十是在处理视觉信息;一个成年人一生获取的信息大约百分之九十来自于视觉。
珍惜你的注意力。人只有自己主动改变信息输入输出管道时,才能真正改变自己。
生活需要仪式感。
越是仪式感重的事情,越是适合日常激励,而不适合在做出重大决定的时候采用——仪式感会让人更关注形式而忽略内容。
不过,特别注重仪式感的人,是注重形式大于内容的人——这样的人比较虚荣和在意别人的看法。
有钱是个优点,好看也是个优点。
但只要搭配上矫情,这两个立刻都变成缺点,而且是超级大缺点。
如果你遇到一个人,他开口就是各种让你听不懂的概念,你就别浪费时间听他说话了。
大师可以将很高深的内容用大白话讲清楚。当然,这样会降低信息的传输效率;三流选手只能不断的堆砌生搬硬造的概念,让人不明觉厉。
不知道你发现没,其实脾气暴躁不是什么大缺点。
它使人容易被敬畏,塑造一种不好惹的社交形象。
进入社会你开始工作会发现,让身边人不敢惹自己是多么重要。
怀念过去的人,一般怀念的并不是过去,而是童年。
童年和少年时期自己是没有养家的压力的,不需要辛苦赚钱操心日用消费。没有亲身体验,自然会觉得过去非常好。所以怀念过去并不是对现在不满,而是对独立和成长的恐惧。
天天说过去好的人,收入低、工作差,至少占了一样。
工作中一个感受:
和能力一般的人沟通要委婉些,讲些套话、黑话,重复对方的话,可以得到共鸣;和聪明人讲话要直接,否则对方不耐烦,觉得你啰嗦、没重点,质疑你水平。
那么面对高层领导,你可以简单粗暴一针见血,甚至刚说一半你就表达已经懂了(要确定真懂),让人少费些口舌,他们反而会高看一眼。
“愚蠢”是一种惯性极其强大的存在,而“聪明”则是需要克服愚蠢做功的。
从某种程度上讲,“愚蠢”的状态永远要比“聪明”更稳定。
如果你想要对抗“愚蠢”,对抗的本质根本不是你对面的那个二傻子,而是一种巨大的惯性。你根本没那个能力搞定。
无论在谁面前,只要你不欠他的,就没必要唯唯诺诺,你的软弱,会让对方更加看不上你。心软和不好意思,只会杀死自己,理性的薄情和无情才是生存利器。